这种貌似歪解而实际从不同角度阐发真理的辞条,可以有效地训练我们改变思考角度的灵活和驾驭讽刺手法的熟练程度,所以大家不妨自己试拟几条来练习练习。
歪解法还有一个重要的打靶场,那就是对经典的歪解。对经典的歪解经常能够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这是因为解得奇,解得歪,出人意外;另外对经典的歪解还会带来一种亵渎圣物的恶作剧般的快感。这种例子,古今皆有。
《时尚笑谈》中有一则“宰予昼寝”的笑话。在论语中,有:“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就是说,宰予白天还睡觉,孔子狠狠地批评了他。这被一个塾师用来为自己解围了:
一个塾师喜欢白天睡懒觉。学生很是不满,便拿《论语》假装请教,问先生道:“这‘宰予昼寝’应该怎么讲呢?”先生道:“我不讲你当然不会明白了。宰者,杀也;予者,我也;昼者,白天也;寝者,睡觉也。‘宰予昼寝’就是说,你就算是杀了我,白天这一觉我也是非睡不可的。”
在现代,歪解经典也是屡试不爽的。
一女士问失约的先生:“‘千金一诺’,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先生解释道:“‘千金’者,小姐也;‘诺’者,答应也。意思是:‘小姐呀,你就答应一次吧。’”
在脍炙人口的小品《超生游击队》中,也有这么一段经典对白属于歪解:
妻:你没看人家报纸上讲……
夫:咋讲?
妻: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
夫:你听错了,那是说:实在不行了,男女才一样!……
在这里,不仅是歪解,还夹杂有一定的篡改,喜剧效果强烈。
当然,任何真理都有它自己的适用范围,歪解也不例外。对经典的歪解,有两点是必须加以注意的:
第一,歪解对象必须是雅俗共赏的,至少在你施展幽默手段的受众群中是能够被理解的,同时,你的歪解也要被人同步理解,这样才能调动起受众的幽默情趣,与你同乐。如果你使用的经典过于深奥冷僻,人家无法知道什么意思,那你的歪解就产生不了幽默效果。若需要如此,你最好事先讲解一下原意,然后再去歪解(比如上面“宰予昼寝”的例子,对现代国人来说并不是人人都知道的)。不过这种先予解释的做法,很可能把原应有的幽默味道稀释淡化而冷却掉了。
第二,对歪解经典所带有的一定的攻击性要保持慎重。因为凡是经典,总是在一个时代里被尊崇的理论,而歪解毕竟是一种调侃、唐突甚至亵渎。所以歪解经典必须讲究人物、环境、分寸感才行。若是不假思索随心所欲地歪解人们认为崇高的事物,是要触犯众怒的,哪里还谈什么幽默效果。比如在宗教环境,就不能随意歪解宗教。这一点切记切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