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利用字音的异同造成笑料的“谐音法”
我国著名语音学大师赵元任先生曾用同音字写了一篇短文《施氏食狮史》,如今早已成为众所周知的妙文:“石室侍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始释是事。”
英语语音也能出现有趣的现象。
一个中国人在英国一个火车站上问一个英国人,火车在站上停多久,英国人说:“From two to two to two two。(从两点差两分,到两点零两分)”也不知道他要“吐”多久。
24、诗诮法
诗诮是以诗的形式(有时就是“顺口溜”而已)来嘲讽一些可笑的现象。诗诮因为能抓住并且突出嘲讽对象的主要特征,形式上又顺口、押韵,所以显得饶有谐趣。作为“升格”类型的方法之一,它既嘲讽了对象,又显露了幽默创作主体的才华。对受众而言,则既能一道嘲笑对象,又对幽默创作主体的创造表示惊喜和赞许,隐隐地对这种创作又有一种“自居心理”的参与感。所以诗诮所产生的幽默效果往往是强烈的。唐宋时以诗取士,明清对联大昌,都造成了文人诗诮手法的厉害,由此而留给后人的诗诮遗产遂十分丰富。《笑笑录》中有一则《惧内》:
有惧内而下跪者。或改《千家诗》一首嘲之曰:“云淡风轻近夜天,傍花随柳跪床前。时人不识余心怕,将谓偷闲学拜年。”(附原诗:宋·程颢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时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梅窗小史》云:
益都赵秉忠,状元及第。青州府县公宴,值大雪,联吟。道曰:“剪碎鹅毛空中舞。”府曰:“山南山北不见土。”县曰:“琉璃碧瓦变成银。”公曰:“面糊糊了青州府。”左右皆匿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