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国他乡走进大自然
——庐山西海国际艺术学院远足巴黎艺术采风缅甸写生报道之五
(梅曙平 报道)3月24日,是画家和庐山国际艺术特训营班主任们到达缅甸古城蒲甘的第三天,缅甸时间8点40分,大家来到了蒲甘的另一座村庄——花酥村。花酥村位于蒲甘的近郊,是一座比较大的村子,与昨天去的明南渡村基本上相似,但师生们对那简朴而有特点的吊脚楼,对村子里的民风民俗依然很有热情。
一下车,大家便各自寻找自己中意的写生场景。经过这几天写生,大家都知道,在缅甸写生不仅要选好的写生对象,还要选择好阴凉的画画场地,因为这里只有早晨和傍晚比较凉爽,一到10点过后,太阳就开始发威,一副画要画2到3个小时,如果写生场地没选择好,那吃的苦头就大啦,虽然是三月天气,在缅甸却有夏天的气象。
在花酥村,大家创作了不少水彩和钢笔写生作品,而且几乎都是一些有质量的画作。杨健、平龙、陈飞虎、龚玉等老师一般都要画2到3幅,班主任也基本能画3到4幅,每画完一副作品,大家心情都比较轻松,有时还会相互观看彼此手底下的活计,探讨一些绘画心法。最幸运的还是那些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班主任,他们有机会零距离地天天与大师们相处,看他们怎样从头到尾完成一幅作品,遇上不理解的地方随时能够请教,老师们必定会耐心地讲解。杨健老师对班主任说:你们不要以为出国写生与自己从事的设计没有关系,其实写生不仅是提高创作技巧,更主要的是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你们的审美。做设计同样是需要审美能力,没有审美感觉的设计师很难说是一个优秀合格的设计师。
在花酥村,画家们还深入村民家中,了解当地生活状况,大家都多多少少给村民一些“小费”。陈飞虎老师和夫人看到当地老乡过的那样清苦,内心充满了同情,把身上的零钱全部给了老乡。摄像师喜欢照当地小孩和满脸沧桑的老人,有时照完后也要给些小钱,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杯水车薪,但都愿意看见村民开心的笑容。
每天早出晚归,天气又炎热,回到旅馆时基本都很疲倦,可是每天晚上画家们都要坚持对班主任作品进行点评。那场景简直就是一次生动的美术讲座,老师们针对具体作品,一一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有时还会因此触发一些经典的美术观念,这不仅对第二天的写生有指导作用,还会引导班主任的创作理念。出国写生即使采风创作,也是教学相长,大家一起提高一起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