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足中的坚持与顺应 太痛的伤口,你不敢去触碰;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然而,太长太陡的坡,我们要坚定的走下去;太黑太黑的路,我们也要去“探索”;太多太多的困难,我们要勇敢地去跨越……太多太多的现实,我们不得不去注视,去面对。这就是远足中的我们! 三百天左右的远足行走,每天面对陌生的环境、人、事,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外化而内不化”?是坚持?还是顺应? 远足中的我们来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大学,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是团队中的一员。我们一起骑车、画画、生活,在我们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面多变的环境,面对整个团队的利益和安危,则应该顺应和通达。正是有了我们每个队员各自心中的坚持才使团队的生活绚丽多彩,更是有了太多的通达与顺应才使团队顺利的一步步向前、向前……. 二零零七年七月二十四日,新队员行车的第一天!与往日不同的是:我们不知目的地是何方;不知行程多少公里;路况如何?我们一无所知。多变的地理环境给我们这支新注入力量的团队开了个玩笑——行驶了三十公里左右后却得知前方还有一个连续十四公里的大坡,后面还有三十公里左右的路,而当时的状况很糟糕,些许的呼吸困难,新队员的体力不支,队伍走走停停,谁也不愿意放弃一个落伍的队友。夜幕降临了,我们依然坚持的爬行在坡上,没有了退路!我们只能顺应环境,顺应决策,不管对错。那时那刻只企盼着趁天完全黑之前结束这悠长的爬坡,然后狂奔目的地。然而我们错了,天迅速的黑了,带的干粮吃完了,水也点滴不剩,我们除了有彼此的精神支持外可以说是“山穷水尽”了。此时此刻,我们怎么办?“我”该怎么办? 我们行走其中的大千世界每天都在变化着,每天都会出现新的情况,提出新规则对我们团队,对我们团队中的每一个“我”都是新的尺度、新的坐标。面对这些,我们是保持自己心中的准则呢?还是适环境去调整自己呢?芸芸众生,大千世界,有太多太多的不得已,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人人会在这个世界上遭遇危险,人人都会面临困境,人人都会在一些突然而来的变故中遭遇到一种内心的挑战,我们能处变而不惊么? 夜色越来越沉,空气也越来越冷,可恶的是天还下起了雨,我们只得推行,饥寒交迫的我们互相鼓励着,唱着属于我们自己的曲子摸行着。偶尔穿梭而过一辆行车也是漠然的,就连那在雨中模糊的“暖暖”的车灯也是那么恍惚而过。雨越下越大,我们的脚随车而行,眼睛却困了,`思维也倦了,渐渐地在沉默的思维中静听雨声哗啦,心中却想着各自的坚持,但是为了大部队的前行,我们依然冒雨前行,直到凌晨两点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在这八十多公里的路程中又重演了多少感人的故事,至今只封存于我们的记忆中。 然,回顾起来,这一次刻骨铭心的远足回忆是我们正确的坚持与顺应么?是真正的所谓“外化而内不化”么?不!我们在团队中,在社会上生存,需要顺应规则,遵从团队的纪律。表面上我们可以随和,一切可以放下来,与人通融。但是,我们之所以成为自己,有我们独特的价值观,独特的风格,有我们自己内心的秉持。在远足中,面对这样特殊的环境与困难,我们能否真正的坚持我们自己的“不化”。 也就是说,生命应该有所坚持,而生存就可以随遇而安。因为有了生命的坚持才可以生存下去,又因为有了好好的生存,才会有生命更好的坚持! 身在远足,重要的是“活”在远足!出门在外,我们已不属于我们自己,肩负着爱,家人的、朋友的、乃至爱人的!其实我们不怕回忆,哪怕是错的,哪怕是痛苦的,该触痛时想逃也逃不掉。那天,那次夜行的路,在那时冰冷的雨中肯定有人想过在附近的村庄借宿,肯定有人在面对落伍的队友有想放弃的想法。其实既然想了,虽然表面上有些不合我们团队的精神,不合人情,但是仔细想想又何尝不对呢?也许就是因为有了我们一个个内心正确的想法在那关键时刻付诸坚持,我们在黑暗中那潜伏的危险也会随之而去,不会在事后还有那么多个亲朋好友为我们的安危,为我们的“命”而担忧!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太容易受外在言论的干扰了,远足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虽然远足的生活没有太多太多的物质干扰,但毕竟我们有十九个人朝夕相处,只要有几个队友和你说话,就能影响你的想法;如果七八个队友一起鼓噪,那改变你内心的想法就很容易了。远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是在考验我们,譬如带队行车,打前站,选择画画地点,睡觉打地铺到底该铺几层?等等……真切面对这一切细致入微的生活点滴时,我们未免有自己心中的坚持,但外部力量总是在试图改变我们有时明明自己坚持是对的想法,但为什么又会去改变,去“顺应”他人呢?是因为我们内心坚持的力量太弱了! 只有我们内心安静、勇敢,在外在的气度上才表现为处变不惊! 回顾远足,如果我们没有内心的定力,就会随波逐流,丧失自我,但如果我行我素,桀骜不驯,又会破坏团队,对团队造成不良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逐渐的腾空我们的心灵,排除我们心中的杂念,让我们心底真正的“坚持”能有所秉持,而对整个团队、对队友,我们要本着宽容谅解和洞察的清明,随遇而安、和谐共处,这样,少了纷争,少了矛盾,我们做好我们自己,以一种从容的状态“活”在远足中,让远足成为我们彼此的舞台,一个彼此是导演、演员、是观众的融合舞台! 杨 欢 2007-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