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005
4218
论坛元老
上海考察报告
其实报告这个东西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写,我想写的太认真也许不太符合我的身份,我是一个学生。说实话这次外出如其说是考察还不是说是旅游,作为一名游客叫我写一篇游记也许并不困难,可报告就不一样了,我手中没有充分的素材也没丰富的知识,这如我就好比要晚清的官员去理解什么是葡萄牙什么是西班牙了一样难堪了!还是回到主题吧——考察!我们这次考察的主要目标是上海博物馆和上海美术馆,而我的报告则只有上海美术馆,对于浩瀚的博物馆我是不知道从那里下手的,那里有太多的珍宝,具体说有太多我们看不懂的珍宝,这话也许说来不敬,因为每一尊珍宝的背后都夹着一个 “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式的心态!别人说孩子是母亲身上掉下的一快肉,同样的,艺术品也是艺术家心中的一滴眼泪!我是一个学艺术的,可我从来没有领略到那种眼泪,这也许就是我永远是一个学艺术的,而不是一个搞艺术的吧!好了,时间该转回去了,2005年9月11号!星期天!又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同学们都赶了个大清早去观看了博物馆,完了直接去美术馆。至于上海美术馆刚好我手中有一些资料,也许在这我可以稍微说一下!上海美术馆新馆座落于南京西路325号,该建筑于1926年设计,1933年竣工,是旧上海十里洋场的跑马总会,解放后先后为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馆址。1956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址上改建 “上海美术展览馆”,陈毅市长亲自主持落成典礼并为之剪彩。1986年,又在原址上新建上海美术馆,占地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5740平方米。展厅面积2480平方米,展线875米。当时的上海市市长江泽民同志出席了美术馆开馆典礼,并为美术馆开馆题词。我们今天要去的地方就是这里!很幸运!当我们去的时候美术馆里正在举办吴冠中老先生的巡回画展,对于吴老先生我相信每一个不管是搞艺术的还是学艺术的或多或少都知道点吧。至少知道他是一个老人和他的一幅《双燕》的作品,很荣幸比老人更耐看的《双燕》我们看到了!让我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词呢来形容呢?用空前绝后?用旷古绝今?不!不!这些都不贴切。最好还是用继往开来吧,继中国画之往开与西洋画合作之来,对!就用这个词,这个词能最能说明他在当今纷扰的画坛中的地位!同样我手中还有一批数据也可以用来证明他那大师级的分量! 1989年赴巴黎写生,在东京举办"吴冠中画巴黎"展。在美国举办作品巡回展。墨彩《高昌遗址》以187万港币开创中国国画在世画家国际画价最高纪录。1990年赴香港、新加坡、泰国展画讲学并写生。油画《巴黎蒙马特》以104万港元开创中国油画在世画家国际画价最高纪录。1991年接受"法国文艺最高勋位"。"吴冠中师生展"在北京举行。墨彩《交河故城》以225万港币售出。等等!姑且就列举三个吧!我们现在还是回头谈谈作品吧,首先让我把几副画展现出来,这几副是作为我个人的偏好选出来的,感觉非常有灵性。或许就他而论这只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探索,而就我而言这是一种诗与画的语言。先人曾说过“诗堪入画方为妙,画可融诗乃为奇”吴老先生做到了,他的很多画里都一种语言,一种摩诘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哲思;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田园小调!让人一看就引起了一种遐思,一种对消失的江南的遐想,一种对田园生活的遐想!遐想着灰砖黑瓦前的青石路,遐想着流流溪水前的浣纱女子!而这些都是一种消失的美,一种存留记忆中遥远的摆不脱的梦!无怪乎所有的文人墨客,所有读过“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的书生都异口同声的说,“我找到了,就是这!就是这水墨中的水田,就是这白纸中的白墙黑瓦,那里珍藏着我的一个梦和一种摆脱尘世的向往!”呜呼!关于吴老先生的画就论这么多了,在谈下去就要变成了小资散文了!我们还是接着我们的老话题——考察往下走吧!现在该轮到了谁呢?哦!不!又是一批大人物,看来今天有我们看的,有我们忙的!来吧,让他们一一登场,首先亮相的是吴作人,其次是靳尚宜,潘玉良,扬飞云,还有现在闹的沸沸扬扬的清华博士生导师陈丹青。看看,都是油画泰斗!这个不是美院院长那个就是教授!我就一艺术系的学生,具体一点我就是一艺术爱好者!叫我怎么论他们的画呢?我看还是这样吧!为了揍齐三千字我们来谈谈他们的生平吧!这样对我来说简单些!对你来说也轻松些,至少比谈论那些云里雾里的鬼理论要轻松的多!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一位女性画家——潘玉良。她是一位传奇女性,原姓张,出生于1895年 6月14日!在16岁的被他舅舅卖到安徽一家妓院里的当妓女,从妓期间多次试图逃跑,未果,并且曾数次自毁容貌以拒绝接客,直到遇上潘赞化才结束了这种耻辱生涯。1913年两人在上海在只有一人来宾,也是唯一的证婚人的情况下结为了夫妇。这位来宾就是陈独秀,也就是因为这个人潘玉良才走上了艺术之路。是他发现了潘玉良的绘画天赋,并说服潘赞化送她去上海美专!且建议在考上海美专的时候改夫姓——潘!当时上海美专的校长是刘海粟,在这里还发生了一件让后人乐人津道的美谈。事情经过是这样的,入学考试时,潘玉良的成绩最好,可当时的教务主任考虑到美专为画模特儿已引起过一次风潮,受到社会上的攻击,如果再接受一个青楼出身的女子入校,可能会把学校的牌子砸了,所以就没有录取她。刘海粟校长知道后,马上拿起毛笔赶到榜前,在第一名的旁边添写了“潘玉良”三个大字,并亲自去通知潘玉良,告诉她已经被录取了。命运也许就是这样!于是潘玉良开始她自己的艺术人生!并在艺术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个骄人的成绩!如 1958年作雕塑《格鲁赛头像》和《蒙德梭雷头像》。并分别为巴黎尚拿士其博物馆和法国国立教育学院收藏。且荣获比利时“银质奖” 1965年其作品,《遐想》、《梳妆》 获“法国自由艺术协会国际沙龙”银质奖,并颁发了荣誉证书。1966年荣获法国“文化教育”一级勋章。等等荣誉!下面我们还是欣赏一下她的作品吧!只欣赏!不谈!Ok!,欣赏完了我们还是继续我们的话题吧,这又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就是刚辞职的清华教授及博士生导师陈丹青!陈丹青——这个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一看到就会让人想起了高蟾的一首诗“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可陈丹青这个人却并不是一个有诗意的人。这从他的绘画作品中可以隐含出一些,而且从他办事的风格也可以领略出。至于他的生平,我手中没有足够的资料让我去了解,我只知道他当过知青,在赣南和苏北插过队!插队期间主要从事的是党的宣传画工作。1978恢复高考时他参加了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届油画系研究生的统招考试!在这次考试中他颇有钱钟书的味道,当年钱老先生考入清华大学时数学是考了个零分!而这次陈丹青所参加的研究生考试英语也是零分!他在他试卷写下了这样一行字“我是知青,没有上过学,不懂外语”。好一句“不懂外语”不过在当时那种“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号召下,他还是被录取了!这也属于他的一次传奇吧!再往以后他的生涯就没什么好写的了,而对于现在的他我们每一个人都十分清楚,在此我也不赘叙了!故事的帷幕我们就此拉上吧! 至于剩下的几位人物我想现在还是不谈为好,因为我的大脑已经向我发出了休息的信号,而且字数也应该差不多了。当然在这休息之前我想我还是应该把这个尾给结一下!这是一份报告,报告中普遍的结尾都是讲叙自己得到了什么心得或者是启发,在这请宽恕我的愚昧和迟钝!我既无心得也无启发,有的只是一双慢慢下垂的眼帘和一脸的疲惫!睡着了?恩!是睡着了!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2005年9月28日凌晨三点15分
使用道具 举报
这样下去,不得了啊!
不过你们仔细看,并不是文章一点看头没有,只是我们缺少耐心去看,因为这是一个读图的时候,对于思考性的文字我们耐不下心里细看!
可事实文字比图片更有魅力,不是吗?
远行
远行,
远行辞了春光也退了秋色远行的年年只有母亲翘首的回望和望不尽的茫茫
远行别了岁月也忘了时光远行的幕幕只有娇妻疑思远方和远方的苍苍
远行的鬓鬓如丝远行的皱纹行行远行的回首,只有婆娑的泪眼和满脸的风霜
大家发表一个意见啊,我有没有做诗人的天赋啊??
感觉这还行!
感怀(杜牧扬州楼)香肩玉体夜风流红锦帐边美人守一脉杏花春天色不搏功名搏清愁
这是当时看了杜牧的传记发情写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月溶溶,草香香不见明月照我上疑妆只见月华流光先迎鬓满霜辞了少年郎
又是搔情的!
呵呵,我想当时我要继续写诗,说不准我现在都已经成诗人了!
春怨
岁岁花时花会开年年月圆月难圆已恨青丝颜色改数数花枝又一年
看了这首诗就感觉恶心,可一样发!谁叫是你写的!
再待到,柳老绿残,花落娇消,只---一帘秋水,便足以萦绕出潭潭两泪。偶尔的一声鸳诉,也撩的如此寸断肝肠。爱怎能不叫人回味情又如何不让人揉肠古木迎风尚懂的微笑而我--又何尝是风情不解?只是太匆匆。回头的一笑,你已经消失在夜色的茫茫。
不过当时真的喜欢他们,"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城柳" 感怨啊!"东风恶,世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 错'
看惯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突然见到这情景,有点酸楚!于是弄墨的写了这些,献丑了!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