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258
2万
论坛元老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0 18:16 上传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0 18:16 上传
使用道具 举报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0 18:17 上传 经济发展有瓶颈,城市没有无限增长的就业需求,城市人口本身已经完全可以支撑服务行业的工作需求,城市也就难以消化那么多农业人口。
2014-2-20 18:17 上传
城市中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在思维上要转换思路,可以从做简单的工作起步。(这是否会带来脑体倒挂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过度,目前社会最需要的是技术培训人才,社会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市场供求没有形成有效关系。中国现在有两千多所大学,供大于求,高端培养人才过多。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0 18:18 上传 农业本土化后,公司化经营能消耗这么多劳动力,也就相当于解决就业问题。在农业发展方面,个体能力、技术都不如群体的整合经营产生的价值大。
2014-2-20 18:18 上传
当人的认同感、自尊和收入没有获得认可的时候,是没有幸福感可言的。农业产业化必然比个人务农的效率要高。
如果务农经济回报高,年轻人自然会回到乡村。而针对具体的土地和社会资源利用途径和方式,年轻人可以在利益驱动下有自己的创造性的发挥空间,我们提倡年轻人在农业公司化运营模式中自主创新。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0 18:19 上传
2014-2-20 18:19 上传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0 18:21 上传
2014-2-20 18:21 上传
建筑应该是一个认识环境的过程。不是先设定好一个套路,是通过设计建筑的过程和自己对话,和生活对话,和环境对话。
所以建筑也可以理解成建筑师对一种状态的客观推理及主观感受的综合描述,少了这个过程,建筑就变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0 18:22 上传
2014-2-20 18:22 上传
广义地说,整个人造物质环境都是由建筑组成的,建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的生活质量。中国高速城市化的今天,当代建筑师比以往承担了更大的责任。
2007年,仅仅北京一个城市的建筑量是整个欧洲的总和。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0 18:23 上传
2014-2-20 18:23 上传
认真做好建筑的品质和功能,以及个性化的审美,从情感上打动人。
每个人对审美的理解都不一样,就我而言,喜欢的是一种很静、很完整的美。
在我的作品中,与环境相关的每一点我都会认真思考它在整体上的氛围和气场。
交流、对话和换位思考一定能成就优秀的建筑作品。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0 18:48 上传
2014-2-20 18:48 上传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0 18:49 上传 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014-2-20 18:49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