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美院名誉校长张绪佑先生为训练营设计师讲道德经
(记者梅曙平 报道)2012年元月4日到7日,江西美术专修学院名誉校长张绪佑先生给设计师艺术软装训练营讲解《道德经》。
张绪佑先生历任九江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九江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职务、九江市教育局党委书记、九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长期以来,坚持业余文学创作,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共百余万字,出版了散文集《母亲的歌》、《箫声悠悠》、历史诗歌集《国史五字咏》,具有深厚的国学功底。
张绪佑先生讲座的主题是《老子的主要思想》,他从《道德经》中的道展开叙述,阐述聊先秦古人语境中的玄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从“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可见: 老子所说的“自然”不是类似于神的概念,万物的规律(道)由自然来指定,即是“道法自然”。有人误解了此处自然的意思。事实上,人活着犹如宇宙之存在,没有人能理性地指出其目的。因此,非理性地选择某个(些)目标成为唯一的选择。 老子是站在道这个无穷高的位置来看问题。因此,老子只说了“方法”,但没有指出“目的”。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人何必为刻意达到目的而痛苦不堪。无为,逍遥亦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 关于老子的宇宙观,根据之前的道,“无”与“有”(万物存在即是“有”)会相互转化。因此老子认为宇宙万物来自虚无,也走向虚无。张绪佑在讲课中强调,古为今用要辩证,要仔细地权衡领会古人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