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2017 报名 讲座
楼主: 张鹏00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训青春燃烧的岁月

[复制链接]

1

主题

21

帖子

9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11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3-17 22:20:00 | 只看该作者

好几天没有更新博客了,今天来谈一下成语中的数字。也许大家对于一些成语中的数字习以为常了,但是仔细问你一下,你还真不一定能回答上来。例如,为什么说“一问三不知”而不是“二不知”呢?一字千金,这个字为什么这么值钱?三长两短,其起源竟然与棺材有关!至于“五花八门”和“乱七八糟”,都有一段有趣的历史渊源~

  “一问三不知”

  人们常常说“一问三不知”这句俗语,而且都知道它是指问什么都不知道的意思,但是你知道“三不知”的来历吗?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军队攻打郑国,而当时占据霸主地位的是齐国。齐国不希望有别的国家可以和它相提并论,当然就不希望晋国扩张自己的领土,于是就派遣了陈成子带兵去援救郑国。陈成子下面有个部将叫苟寅。齐军出发前,苟寅就对主帅陈成子说:“一个刚从晋国回来的朋友告诉我说,他们国家的军队将会派出大批的人马来袭击我们,而且扬言要把我军统统消灭。”一般的将领听了这句话肯定会对苟寅非常感谢的,但是陈成子则不然,他对苟寅说:“咱们的军队在临行的时候,国君就对我说:‘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况,要记住千万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现在你听说晋军要来打我们,我对你说,即使他们来的人再多,我也不会害怕,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是不是想让我把你的话报告给国君啊?”

  苟寅便知难而退,感慨而道:“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一定要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有个整体上的把握,然后才向上报告;但是这次我对晋军的人数、行动时间等都不了解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了蹄子上。


  “一问三不知”即来源于此。


  “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是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而不是指一个字值一千两黄金。“一字千金”的由来涉及了这样一个典故。

  传说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做了一笔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大的投机生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的赌注不是什么物件,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个人当然不是什么碌碌无为之辈,他身上流着秦朝王室的血液,这个人就是秦异人。这个秦异人是谁呢?他没有太大的名气,但是他的儿子却是赫赫有名。其儿子不是别人,正是日后统一六国的秦始皇。秦异人曾在赵国当人质,在大商人吕不韦的帮助之下、他登上了秦国的王位,是为庄襄王。秦异人得势之后,便对吕不韦十分感激,还封他为秦朝的相国。吕不韦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望太浅,人们难免会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

  但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达到提高自己威望的目的呢?想来想去,他最后决定要学古人。他在下属的口中听到了这样的话语:“我们知道孔子,大部分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欣赏他写的《孙子兵法》。”听到这句话之后,吕不韦便打算要在有生之年尽快编出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吕氏春秋》,言下之意是要与孔子试比高。

  吕不韦的三千门客,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吕氏春秋》的书稿写完了。之后,吕不韦为了要显摆自己,让大家都能见识到自己编的书,于是便让人把书稿重新抄写了一遍,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事情的结果可想而知,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别说是上去挑书中的毛病了,就是走近书稿看一下都是战战兢兢的。不过,这部书在当时也算是书中的极品,是杂家的集大成之作,一般人挑出点儿毛病是很难的。
于是“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

  “三长两短”

  成语“三长两短”通常用来指意外灾祸,民间多作“遇难”、“死亡”等词的比较委婉的一种说法。但你知不知道?这个成语是由俗语转化而来。

  “三长两短”的由来与棺材有关。我们大家都知道,棺材是用六片木材拼凑起来的。这六片木材是长短不一的,长的木材包括棺木盖、棺底、两个侧面的棺木,短的木材包括前后两个封口。棺木盖及棺底在民间被人们称为天、地;左右两片棺木俗称就是日、月;前后两块是彩头、彩尾。

  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叫“四长两短”呢?这里面还有一层说法,尸体入棺后才能上棺盖,躺进去之前棺材确实只有三长和两短,而这就意味着人的死亡。就这样,“三长两短”作为死的别称流传得越来越广,便由俗语转为成语了,其意义也被人们沿用到今天。


  “学富五车”

  战国时期,思想活跃,学派林立,一度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庄子学派是当时有名的学派之一。庄子学派认为他们自己的理论是当时学术的高峰,因此对其他学派进行批判,而对以惠施为首的名家学派及其辩论的命题,批判得尤为激烈,认为他们的理论片面而狭隘,庄子在《天下篇》中说道:“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意思就是说惠施的本领很多,他看的书有五车之多,但是他道术错误杂乱,他所讲的话都不中肯。

  后来人们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车”等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

  “五花八门”

  “五花八门”比喻事物繁多,变幻莫测。那么这句成语来源于何处呢?

  一种说法是它来源于古代战术中的阵势。“五花”是五行阵;“八门”则是八门阵。五行就是指金、木、水、火、土。古代人认为,五行的各种变化构成了各种物质最基本的种种元素,加之五行又代表红、黄、蓝、白、黑五种色素。它

们混合在一起还可变为多种颜色,能够使人眼花缭乱。“八门阵”亦称“八卦阵”,就是按八卦的次序列为阵势的。但八八可变成六十四卦,常使对方军队陷入扑朔迷离之中。其实这两个词语都是令人扑朔迷离的意思。

  第二种说法是它源于不同的行业。具体的“五花”有:代指卖茶花女人的金菊花;代指为人治病郎中的木棉花;代指酒楼上歌女的水仙花;代指玩杂耍的火棘花;代指挑夫的土牛花。具体的“八门”是:算命占卦的门中;搭卖草药的门皮;变戏法的门彩;江湖卖艺的门挂;说书的门平;街头卖唱的门团;搭篷扎纸的门调;高台唱戏的门聊。

  “乱七八糟”

  “乱七八糟”,形容毫无秩序及条理,一副乱糟糟的样子。这个成语经常用于口头语言。但是,你知道它是怎么出现的吗?说起来,它的来历还和历史上两个大的事件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两个事件就是“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


  西汉初年,刘邦不顾一切地分封同宗诸侯王打算巩固刘家的势力,但适得其反,经历过一段时间之后,这些诸侯王的势力扩张得很是迅速。他们在各自的封地之内拥有着自置官吏、自征赋税的巨大权力。这些王国越来越成为朝廷发送政令的阻碍,于是汉景帝便采纳晁错的意见,着手削减了一些封国领土,将其收归中央管理。一些大的诸侯王看到这种措施对自己十分不利,于是便采取了联合的态度一致对抗中央。这个集团以吴王刘濞为首,包括了楚王、赵王、胶东王、胶西王、济南王和淄川王等诸侯王。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准备,他们便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来叛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晁错在这场战争中当了政治的牺牲品。其实,七国反抗中央是迟早的事情,诛杀晁错只是骗人的幌子罢了。但是不明事理的汉景帝竟然把晁错杀害了,但是即使这样也没有令七个诸侯国停止和中央相对抗。汉景帝忍无可忍,便派周亚夫领兵平定了“七国之乱”。而这也就是“乱七”的来历。

  那么“八糟”是怎么来的呢?当晋武帝司马炎建立晋朝之后,也和当年刘邦分封同姓诸侯王一样,把皇室子弟分封为在各地领兵的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在司马炎在世的时候并不敢胡作非为。但是晋武帝驾崩之后,他们看到继位的惠帝昏庸无能,大权更落在外祖父杨骏手中,这些诸侯王便不干了。于是司马炎的妻子贾后在一些诸侯王的支持下设计杀死了杨骏。后来贾后请来的司马亮也是不得人心,老是背地里搞一些阴谋活动,于是贾后便让司马玮除去了他。司马玮当权后,贾后仍然不放心,又设计杀了司马玮,就这样宫廷开始变得动荡不安。当负责京城安全的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杀死了贾后,废了晋惠帝,自立为王时,那些诸侯王再也看不下去了,于是便开始了相互之间的征伐,以便靠着自己的实力登上令人垂涎三尺的皇位。当时参与争斗的有八个诸侯王,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的结果是晋国的实力受到极大的削弱,加速了自身的灭亡,所以被后世称为“八糟”。

  后来人们便把历史上这两个事件联系起来,称为“乱七八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

帖子

70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06
12#
发表于 2010-3-18 15:26:00 | 只看该作者
青春年少,美好时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

帖子

9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11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3-18 22:40:0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看了傅雷的艺术境界很受启发,感受艺术,洗涤人生!

傅雷自己是一位艺术造诣深湛,并卓有成就的杰出翻译家,而与其对谈的傅聪,则是少年成名,蜚声国际的演奏家。这样,在父子俩的通信中,当然要谈艺术、艺术修养,谈艺术创造。但首先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傅雷所谈的艺术家如何做人的问题。正如他对傅聪所说的那样:"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哪个人教育一个年轻的艺术学生,除了艺术以外,再加上这么多的道德的?"(1954年9月.4日信。以下凡引自《傅雷家书》的文字,只注明写信日期)"做艺术家先要学做人",艺术家一定"要比任何人都较少不完美之处!"(1956年2月29日信。《傅雷家书》中原有不少外文字、句,后由金圣华女士译成中文,附于外文字、句后面。本著引录时,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只录金译中文,略去原作中的外文字、句。)傅雷所期望的,是多少年来播下的种子,能在傅聪身上"开花结果"他指的是,"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1954年9月4日信)

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是傅雷在有关艺术家立艺和立德关系上的总的思想和目标。那么,在傅雷看来,道德、人格之于作家艺术家为何如此重要呢?道德、人格和艺术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在1955年1月26日的信中,傅雷说:"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在时隔6年之后,他又说:"生活中崇高的事物,一旦出自庸人之口,也可变得伧俗不堪的。"(1961年1月5日信)这就道出了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艺术家自身的道德、思想、精神、情感、品位,在反映、表现客体即外部事物,并决定其创作品的性质时的关键性作用。文学艺术是反映、表现真善美的事物的,但这种反映、表现不可能是纯客观的,它必定会渗透着反映者、表现者的道德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状态,以及由此而来的主观态度。如果反映者、表现者的主观意向与客观存在的美的和善的事物格格不入,以至持反对态度,他就不可能去予以真实的反映和表现,更不要说是艺术地反映、表现和升华得尽善尽美了。所以傅雷反复说:作为一个艺术家,如果"终日在琐碎家务与世俗应对中过生活",就会被"积聚日久成为宿垢"的尘俗气影响了自己的素质、气度,进而也影响到自己艺术活动的品位。(参阅1961年5月1日信)

在做人与做艺术家的关系问题上,傅雷一贯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

帖子

9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11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3-23 09:29:00 | 只看该作者
男人的诚信

生活中我最讨厌不讲信用的人,特别是男人。有家公司的老板经常对员工许诺言,夸海口,只要你们能怎么怎么样,我一定会给你们怎么怎么样的奖励,我要带你们游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我要送你们到国外去开开眼界……结果诺言从没兑现过,员工走了一批又一批,他的诺言还在那“旧曲重唱”着。他常跟我说,不知道为何就留不住自己的员工,我不好意思说他。有一次下班后我还在办公室等一个人,他说找我有事,告诉我很快就过来了。我左等右等,中间打了几次电话给他,他都告诉我快到了、快到了。后来另一朋友打电话约我吃饭,我说不行,我在等某某人。朋友听后笑着说,你等他呀?我怕你一整晚都等不着的。我说是他找我有事要办。朋友说这人就这样,从不讲信用,别傻了,他不会过来的。后来他真被朋友说中了,一晚上都没过来,打他电话也关机了。我在想这人的信誉到了这种程度,以后他再约人家,别人还会理他吗?

好多男人喜欢信口开河,从不注重个人的诚信问题,他们不知道诚信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这世界其实就不大,你从家门口走出去,很快又会回到了起跑点。爱吹牛,不讲信用的人,即使从南走到北,同样还是能碰到认识他的人。

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大腹便便,身光颈亮,满身名牌的人。他们开着名车,傍着美女,出入高级场所。但了解他们的人都会对他们嗤之以鼻,因为他们都是不讲信用,坑蒙鬼骗的现代“古惑仔”。他们租用的写字楼高级得像星级酒店,他们满口金融,嘴里面做的生意都是几个亿几个亿的美元。这类人像生活在海市蜃楼里,因为他们靠“蒙”过日子,永远无法用诚信去取胜。我有一个六十多岁的朋友在香港专做汽车生意,他做的都是一些大律师、医生这些上流社会的人的生意。这些人对他十分尊敬,买车卖车都找他。有一次我问一个知名律师,为何一有生意就要找我这朋友呢?那大律师说因为我这朋友讲信用,好就好,不好就不好,从不蒙人骗人。所以他们圈中的这些人都喜欢和我这朋友打交道,他们这几十年来已从生意中变成好朋友了。我这朋友有多少资产我不知道,但我觉得他十分成功,因为他拥有了人人公认的信用,因为他的信用已经远远超过了他的固定资产了。

诚信是男人的一种财富,是男人宝贵的一种无形资产。我们可以用金钱,用物质去衡量一个人的净资产,但我们却无法用我们的眼光去评估一个重诚信、讲信用的人的自身价值。一个不讲信用的富人忘记带钱包时,可能很难向别人借到一分钱。一个注重信用的普通人不用带钱包,却可能路路畅通。我们可以丢掉工作,丢掉金钱,但不能丢掉诚信,丢掉信誉。我们宁可委屈自己,也不能失信于人。因为工作、金钱我们可以重找回来,而一次的失信却能让你多年的苦心经营毁于一旦。你可能是个尖端的科技人才,你可能是个名校的高材生,你可能是一家大企业的总裁,你可能是政府未来的官员,你可能是个聪明能干的商人,你可能是个某方面很优秀的男人……但你必须是个重诚信,讲信用的人,否则,你将永远无法让你的人生进入最高境界。男子汉一言九鼎,说话算数。不讲信用的男人,不管他有多辉煌都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我懂得格守诺言,懂得怎样去维护男人的诚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6

帖子

375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756
15#
发表于 2010-3-23 10:30: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张鹏007在2010-3-16 19:47:00的发言:

和你一起!加油!


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261

帖子

565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58
16#
发表于 2010-3-23 12:03: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张鹏007在2010-3-16 19:47:00的发言:

和你一起!加油!


可能你不记得我了哈。。加油

~一个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一个简单的微笑可以制造奇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61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900
17#
发表于 2010-3-26 22:59:00 | 只看该作者
在美国卡托尔公司的新员工录用通知单上印有这样一句话,“最优秀的员工是像凯撒一样拒绝任何借口的英雄!”世上没有什么是不用费劲就可以自然做成的,假如你想找一百个借口,那么就能找一百个甚至比一百个还要多的借口,这样,你表面上得到些安慰,但你将一事无成!你要想成为一名如卡托尔公司所说的“最优秀的员工”,就应当记住那句话——“最优秀的员工是像凯撒一样拒绝任何借口的英雄!”

有一次,凯撒率领他的的军队渡海作战,登岸后他决定不给自己的军队留任何退路。他要他的将士们知道,这次作战的结果,不是战胜就是战死,所以就在将士们的面前,把所有的船只都烧毁了。像所有名将一样,他有下最后拒绝借口,敢于决定于一瞬间的能力。

有些人往往有这样的借口——“我干不了这个!”所以常导致这种错误:在进行着一件重要的工作时,往往预留两条退路。但是当一个士兵知道虽然战争极其激烈但仍有一线退却之门为他而开时,他大概是不会拼尽他的全部力量的。只有在一切后退的希望都没有的时候,一支军队才肯用一种决死的精神拼战到底。

拒绝借口,就是要断绝一切后路,倾注全部的心血于你的事业之中,抱定任何阻碍都不能使你向后转的决心——这样的精神是最可宝贵的。“在遇到阻碍打击时,因为缺乏坚忍力而后转”,将造成千万个放弃战斗的人的墓碑。

一个人在拒绝任何借口倾注他的全部心血于一个生命的大目标时,在把他生命的火箭义无反顾地直飞向他的事业时,他能产生出一种伟大的力量来,这种力量简直是谁也不能阻挡的。

假使你能养成拒绝借口敢于决定的习惯,你在需要决断时一定能运用最聪明的判断力;因为若是你以为决定是可以伸缩的,是可以重新考虑的,则你将永远不能养成可靠而正确的评判力。

但是在你所下的决定是绝对的最后时,在你再也不去寻找借口、断绝了你的一切后路时,在你知道一个不健全不成熟的判断会使你受到相当的痛苦时,你对于判断一定会十分小心,而你的判断力也自然会随之日渐进步了。但这样你就会越来越出色!请记住卡托尔公司员工通知单上那句话中四个最突出的字——“拒绝借口”。
. 有爱 .. 有家 ... 有天下 ..... love and hom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

帖子

9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11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3-26 23:02:00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有失去自信,怀疑自己能力的时候,尤其是在逆境中的时候。但真正懂得行动艺术的人,却可以用坚强的毅力克服它,会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有失败得很惨的时候,会告诉自己不论事前做了多少准备、思考多久,真正着手做的时候,都有难免会犯错误。然而,被动的人,并不把失败视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却总在告诫自己:或许我真的不行了,以致失去了积极参与未来的行动。

很多人都相信心想事成,但我却将其视为慌言。好主意一毛钱能买一打,最初的想法只是一连串行动的起步,接下来需要第二阶段的准备、计划和第三阶段的行动。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有想法有主意的人,但懂得成功地将一个好主意付诸实现比在家空想出一千个好主意要有价值得多的人却很少。

人们用来判断你的能力的真正基础,不是你脑子里装了多少东西,而是你的行动。人们都信任脚踏实地的人,他们都会想:这个人敢说敢做,一定知道怎么做最好。我还没听过有人因为没有打扰别人、没有采取行动或要等别人下令才做事而受到赞扬的。那些在工商界、政府、军队中的领袖,都是很能干又肯干的人、百分之百主动的人。那些站在场外袖手旁观的人永远当不成领导人物。

不论是自动自发者还是被动的人,都是习惯使然。习惯有如绳索,我们每天纺织一根绳索,最后它粗大得无法折断。习惯的绳索不是带领我们到高峰就是引领我们到低谷,这主得看好习惯或坏习惯了。坏习惯能摆布我们、左右成败,它很容易养成,但却很难伺候。好习惯很难养成,但很容易维持下去。

要有现在就做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有积极主动的精神,戒除精神散漫的习惯,要决心做个主动的人,要勇于做事,不要等到万事俱备以后才去做,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培养行动的习惯,不需要特殊的聪明智慧或专门的技巧,只需要努力耕耘,让好习惯在生活中开花结果即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主题

7777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184
19#
发表于 2010-3-27 11: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

帖子

911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11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3-27 23: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792-8586998

总统家客服热线
周一至周日:08:00-22:00

总统家微信

©2014  九江总统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赣ICP备17005700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总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