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样多的照片,海是吧行程打上去给大家看看!
5月23日 到达尼泊尔 5月24日 Bhatapur Durbar Square(巴德岗杜巴广场) 杜巴广场是巴克塔普尔最大的广场,四周全是形形色色的寺塔,令人应接不暇。这里有长达500年马拉王朝的王宫,包括许多各具艺术特色的宫殿、庭院、寺庙、雕像等,被誉为“中世纪尼泊尔艺术的精华和宝库”。其中的金门和55窗宫,惟其精美的铜铸和木雕艺术而闻名,是罕见的艺术珍品。金门,顾名思义是一个金碧辉煌的门,在众多红色建筑中,格外的醒目。55窗宫建于公元1700年,墙壁以红砖砌成,上面饰以优美的背景和雕刻图案,还有一个带有55个窗户的阳台。
5月25日 Kathmandu Durbar Square(加德满都杜巴广场) 皇家广场位于旧城区,旧皇宫前面。广场是加德满都最主要的景点,这里乃囊括了尼泊尔16世纪至19世纪之间的古典建筑,广场上有50多座寺庙和宫殿,从中古世纪以来就维持原有的建筑形式与风采。广场及附近的建筑是世界文化遗产。皇家广场主要景点有:童女活佛庙、独木庙、嘉轧拿庙、黑天神庙、尼泊尔故宫、塔莱珠庙等。
5月26日 Bandipur-pokhara (本迪布尔-博克拉) 博克拉 尼泊尔中西部城市。位于塞蒂河宽广平坦的河谷里。海拔888米。人口约5万。公路交通中心。加德满都至博克拉公路的终点站。飞机场。四周环山,风景秀丽,周围被芳草繁花环绕,犹如公园;附近的培瓦湖,湖水清澈,为游览胜地。商业较发达,大麦、大米、粟、蔬菜的集散地。附近有铜、盐等矿。
补充:尼泊尔中西部城市,甘达基专区首府,旅游胜地。位于博克拉谷地南端塞蒂河畔。距加德满都140千米。海拔850米。人口4.66万。气候湿润,植物繁多。城市四周群山环抱,山峰及谷地中的众多湖泊提供了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安纳布尔纳山脉南端的鱼尾峰海拔6607米,山势峭拔,山峰顶巅分裂为二,状似鱼尾,为喜马拉雅山最壮观的雪峰之一。城北费瓦尔塔尔和具格纳斯塔尔等湖泊,景色优美。尼泊尔语博克拉意即湖城。沿湖设有独具民族特色的茅屋旅舍以及豪华旅馆、俱乐部等。河谷中还有岩洞奇景。博克拉及其河谷地区每年吸引大量游客,素有尼泊尔日内瓦之称。有公路和航空线与外界联系。
5月27日 Pokhara-palpa-Lumbini (博克拉-帕尔帕-兰毗尼) 兰毗尼位于尼泊尔南部兰毗尼专区的鲁潘德希县,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公元前 623 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就诞生在这里。早在 1500 多年前,中国高僧晋代法显就取道新疆,渡流沙,越葱岭,经印度来到兰毗尼,成为访尼外国人士中有真实记载的第一人。唐代名僧玄奘在公元 633 年也曾到此瞻礼取经。兰毗尼是梵文“可爱”的意思,这里原为古代天臂国善觉王夫人兰毗尼的花园,此处因此而得名。今天的兰毗尼是个不大的村庄,绿树成荫,景色秀丽,有许多与释迦牟尼有关的历史遗迹。这里有一座白色方形建筑,是两层石砌的平台,在浓郁茂盛的树木衬托下,十分庄严肃穆。这就是玛雅黛维女神庙,也称摩诃摩耶夫人庙。玛雅黛维是北天竺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兰毗尼附近)净饭王的妻子,相传公元 633 年尼泊尔阴历正月的望日,她在回娘家的路上来到兰毗尼花园,在一株巨大的娑罗双树下休息的时候生下了悉达多·乔答摩,即后来闻名世界的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后人在释迦牟尼出生处建造了这座别具一格的玛雅黛维女神庙,现庙内供奉着女神的石雕像,右手攀把着娑罗双树的枝干,新生的婴儿悉达多端立在近旁的莲台座上。在玛雅黛维女神庙旁有一口数十米的方形水池,明澈如镜,相传是女神沐浴和释迦牟尼幼年时代洗澡的地方。池边长着一棵娑罗双树,树身粗大,原树在法显著作中曾有记载,唐玄奘来此取经时已经“枯悴”,可见现存此树是后人补种的。在玛雅黛维女神庙的正北,是著名的阿育王石碑。碑是圆柱形,是公元前 249 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来此朝拜时所建,刻在碑上的文字确凿无疑地证明了兰毗尼是佛祖降生之地。阿育王石碑也因此成为兰毗尼最重要的历史文物。庙南有后人建的佛塔和佛寺,寺内有释迦牟尼的巨大塑像。佛堂的墙壁上绘有反映释迦牟尼生平的五彩缤纷的壁画。此外,兰毗尼还建有文物馆和马享德拉纪念碑等。佛教和基督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佛教的传播很广,尤其在南亚、东南亚和中国。兰毗尼是佛教徒朝拜的圣地,几千年来,兰毗尼吸引着尼泊尔和世界各地的佛教徒,至今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人,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寻觅佛迹和参谒佛祖降生地。兰毗尼每年都在尼历正月释迦牟尼诞辰日举行盛大的庙会,当地人将佛祖像放置在一辆装饰华丽的木轮大车上到处巡游,佛徒们云集在此朝觐。寺庙中经声不绝,香烟缭绕。兰毗尼不仅是尼泊尔的骄傲,也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5月28日 Lumbini-Kathmandu (兰毗尼-加德满都) 加德满都,分为新旧两部份。加德满都新城的建筑物混合传统尼泊尔式和西方格调,而旧城部份除了多出一条主要商业干道叫做新路(New Road)外,其余仍旧保有昔日原始建筑风貌。
加都的中心是杜儿巴广场(Durbar Square) ,而市北的泰来区则是自助旅行者的大本营。多数的经济旅馆坐落在泰末区中心地带,古老、幽深而毫无规律的小巷可以满足你的怀旧癖好杜儿巴广场这里囊括了尼泊尔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之间的古迹建筑,广场上总共林立着五十座以上的寺庙和宫殿,从中古世纪以来就维持原有的建筑形式与风采。 杜儿巴广场上的寺庙古迹外观看来都十分类似,为了便于分辨,可将广场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份包括:库玛莉寺、纳拉扬神庙、湿婆神庙、湿婆─巴瓦娣庙屋等 。广场第二部份包括:普拉塔布马拉国王雕像、哈努曼猴神宫、库里须那寺(德古塔蕾珠庙、嘉轧拿庙、哥比拿寺等。 位于杜儿巴广场入口左侧的是女活佛库玛莉寺(Kumari Bahal),这栋建筑物外观为白墙木窗,大门台阶上护卫有两只彩色石狮,窗户则雕刻着许多神像和孔雀图案。此一寺庙最有名的是中庭属于十八世纪中叶建筑,以及里面住着女活佛库玛莉.
杜儿巴广场第一部份尽头,是坐落在转角处的湿婆─巴瓦娣庙屋 ,这座以红砖砌造为主的庙宇,正好隔着广场和库玛莉寺遥遥相对。本座寺庙里面供奉有印度教主宰破坏的「湿婆」神和妻子巴瓦娣,神像都是由简朴的木雕刻成。
杜儿巴广场第二部份范围是从普拉塔布马拉国王雕像开始,这座雕像高高地坐在一根柱子上,由于本区大部份古迹建筑都是马拉国王发动兴建的,所以后人竖立雕像作为纪念。进入中庭之前的道路左侧,有座八角形的库里须那寺,库里须那是湿婆神的第八个化身,他在世上的功绩甚受尼泊尔人崇拜,加德满都各处都有供奉此一神祇的寺庙。
坐落在马拉国王雕像左边的是德古塔蕾珠庙),现在这座寺庙楼上,还有昔日国王的私人祈祷室。正对着国王雕像柱的是嘉轧拿庙,这栋建筑物是十七世纪所建,拥有双层斜柱支撑的屋顶。本寺庙建筑最特殊的地方,是在每根斜撑庙宇的支柱上面,都有雕刻十分精细的男女交欢图案。
就在德古塔蕾珠庙侧方墙垣背面,有座卡尔?;拜拉弗大型浮雕,镶嵌在建筑物角落。这幅表情狰狞的黑拜拉弗神像,造型为头戴宝石和头骨制荣冠,白色眼珠及犬齿暴突,几只手分别持有宝剑、斧头、盾牌和头骨,脚底还踩着一副尸体,这座神像是湿婆神最恐怖的化身,大多数的尼泊尔人都相信,如果在黑拜拉弗雕像前撒谎,将来一定会遭受到天谴。
穿过马拉国王雕像所在的古迹群,前面还有一系列建筑物。其中哈努曼猴神宫(Hanuman Dhoka)门侧竖立着一尊神像,这尊猴神身披红色斗蓬立于小伞之下。猴神哈努曼是史诗《罗摩耶那Ramayana》中,代表保护神比湿奴(Vishnu)的化身─罗摩王子之座骑,深受尼泊尔人信仰。文字尼泊尔尼泊尔
5月29日 Patan Durbar Square (帕坦杜巴广场) 帕坦杜巴广场建筑排列有序,气势非凡,长方形的广场南北长,东西短,皇宫占据了广场的整个东部。其博物馆也是一处令人神往的地方
5月30日 Pashupatinath (帕殊帕蒂纳特庙) 帕殊帕蒂纳特庙建于公元五世纪,是南亚最重要的印度教庙,坐落于圣河巴格马蒂河岸边,占地260公顷。寺庙的主体是一座塔式建筑,周围许多小寺环绕,与主体建筑构成众星捧月之势。该庙供奉印度教的湿婆神,“帕殊帕蒂”是湿婆神的另外一个名字。“帕殊”是众生的意思,“帕蒂”是主的意思,合起来即众生主之意。与之相邻的巴格马蒂河岸边,相踞不远便砌起一座平台。印度教徒死后,都在台上火化。火化后骨灰扫人河中,顺流而下,以示进入天堂。
5月31日 Chapagaun-Thecho-Bungmati (勒利德布尔 -泰佐 -班格麦堤)民俗建筑地区 6月01日 自由活动 6月02日 回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