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镇领导的带领下,
我们参观了当年红军长征一卫生部在遵义县鸭溪镇白岩沟突遭空袭牺牲红军烈士遗骸,
1935年2月,中央红军在周恩来、毛泽东、朱德、刘伯承指挥下,从云南省威信县扎西地区回师东进,东渡赤水河(二渡),执行中共中央政治局扎西扩大会议决定的创建川滇黔边根据地任务。 2月25日晨,红一军团一师一团轻取黔北桐梓县县城;16时,沿川黔公路南进遵义的红三军团第十三团在桐梓县红花园同前去松坎以北增援、阻截红军东去湖南的黔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第六团遭遇,拉开遵义战役序幕。26日凌晨,红十三团从点灯山、红花园向退回娄山关扼守的黔军第六团发起进攻,占领娄山关关口。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红一、三军团和干部团,正面突击加远出迂回包围,在娄山关南峡谷中重创黔军第六、十、十五团。 红一、三军团乘胜追歼溃敌直下遵义。27日上午9时,红三军团第十一团突破黔军第一团、第八团董公寺、飞来石封锁线,直逼遵义老城北门外洗马滩。27日夜,扼守董公寺、飞来石的黔军第八团退到城南南门关一带高地;第一团和娄山关溃败的第十、第十五团撤退回打鼓新场;第六团退回遵义城。夜12时,守遵义城的黔军第六团、第五团和国民政府“追剿军”第五十九师先遣营撤离遵义新老城。28日凌晨,红三、一军团再次占领遵义城。 28日晨,红三军团在城南老鸹山、红花岗构筑防御工事,红一军团集结城东一带高地,迎击从仁怀、贵阳两处向遵义开来的国民政府“追剿军”。下午4时,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军委干部团全线出击,击溃国民政府“追剿军”第五十九、九十三师和黔军第八团。红一军团乘胜沿川黔公路和遵义至贵阳人行大道南追国民政府“追剿军”九十三师2个团、五十九师1个团;红三军团沿遵义至鸭溪人行大道西追“追剿军”五十九师2个团、九十三师1个团和黔军第八团,胜利结束遵义战役。 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乘胜消灭驻仁怀县坛厂的国民政府“追剿军”第五、第十三、第九十六师,奠定川滇黔边根据地基础。3月4日,根据中共中央总负责张闻天的提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前敌司令部,委托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统一指挥中央红军同驻坛厂的国民政府“追剿军”作战。3月5日,毛泽东、朱德指挥红一、三、五军团和军委干部团西移鸭溪、枫香、平家寨(平安乡,今平正仡佬族乡),长干山(今仁怀市长岗镇)地区集结,突击驻坛厂的国民政府“追剿军”。3月6日,中共中央总负责张闻天,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率领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总部和一、三、五军团后方机关第二次撤离遵义城,向鸭溪、枫香转移。 3月7日凌晨,中央红军某军团卫生部,率领伤病员队伍从鸭溪镇的水淋岩(今鸭溪镇荷庄村境内)出发,沿从仁怀茅台运送盐巴到鸭溪的古盐向花苗田(今枫香镇花茂村)开进。上午10时,伤病员队伍进至白岩沟(今鸭溪镇仁合村七组)。从遵义方向飞来一架国民政府军飞机,在红军伤病员队伍上空低空盘旋。医护人员将伤病员安排在溪流西侧一片柏香树林中隐蔽,辎重骡马隐蔽在溪沟边的母猪堰(地名)。飞机丢下7颗炸弹,一颗落在溪流中,一颗落在溪流西侧沙坡上,一颗落在母猪堰,其余4颗掉在白岩沟沟口山岩脚,全部爆炸。红军战士被炸死50多人、炸重伤40多人、轻伤80多人。从浒洋水流到偏岩河的溪流被红军战士的血染红;树枝、竹枝上,粘挂着遇难者的皮肉、独臂、断肢、碗筷、纱布…… 幸存的红军医护人员和白岩沟周边农村闻讯赶来的农民将遇难红军战士的遗体就地掩埋在溪流边的母猪堰和移葬到白岩沟深处的当沟湾。3月7日中午,红军某军团卫生部首长赶到白岩沟,带走轻伤员,给重伤员发放生活费和医药费,安置在当地农户中疗伤。家住在白岩沟的农民游大林(又名杨尚文),将重伤员钟文泮收留在家中,精心护理。钟文泮是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四连排长,在娄山关战斗中负伤后随某军团卫生部行动;在白岩沟被炸去双脚的脚指,伤愈后寄居在游大林家;共和国成立后,在鸭溪合作理发店就业。红三军团三科通讯员黄兴邦,在白岩沟被炸伤左腿,白腊坎(今鸭溪镇白腊坎村)刘姓农民领去救治。中央红军西渡赤水(四渡)南渡乌江后,国民政府“追剿军”和地方土豪武装到处抓捕红军伤病员和帮助、支持红军的人民群众,刘家人害怕,把黄兴邦抬到鸭溪街上丢弃,鸭溪街上袁铁匠收留了黄兴邦。共和国成立后,黄兴邦历任村长、乡农协主席、公社党委书记。在白岩沟被炸成重伤的红军战士,大部分被遵义县第十一上区(鸭溪区)鸭溪镇地方武装抓去杀害。钟文泮、黄兴邦、刘元兴、廖仕义、刘凤山、杨全泽、魏念山、刘有顺……在鸭溪人民的庇护下,靠帮工和讨饭幸存下来。 1987年8月,中共遵义县委党史办公室出版发行《革命英烈》,向社会各界披露:鸭溪区鸭溪镇仁合村七组母猪堰、当沟湾安葬有50多位红军烈士遗骨;向有关部门建议在白岩沟立碑以志纪念。2001年中共遵义县地方史主编朱存福向中共鸭溪镇委员会提出在白岩沟立一座砖混结构碑的建议;此后,朱存福通过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贵州电视台、遵义县电视台把白岩沟葬有50多位红军烈士遗骨的史事传播到省内外。2005年3月,朱存福到枫香镇苟坝村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会址给2004年度复员退伍战士宣讲苟坝会议历史,会后给遵义县民政局局长刘成杰提及鸭溪镇仁合村七组葬有50多位红军烈士遗骨,至今还在当沟湾竹林下无人过问的史事。刘局长当即表示:我怎么不知道这件事?去年我们才拨款修缮了散葬在各个镇乡的红军烈士墓。抽个时间到实地考证,如确有其事,应该好好的修一个墓,立一座碑,让烈士英灵得到安宁。2006年3月,在遵义县政协第十届四次委员会议上,众多政协委员把在白岩沟修建红军烈士墓、修纪念碑作为提案提出,引起中共遵义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关注。遵义县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颜昌尤告知朱存福:县民政局同意拿钱修建白岩沟红军烈士墓。5月下旬,《遵义县志·鸭溪镇志资料》编纂人员谢安华、郭清发、陈国金、李登弟到县档案馆查阅档案。朱存福告知他们:县民政局已同意出钱修建白岩沟红军烈士墓,我们修志的人应该介入,给鸭溪镇党委、政府提供详实、可靠的历史证据。促成党委、政府把白岩沟红军烈士墓修起来,就是我们搞党史、方志工作的人大功一件。谢安华、郭清发深入到白岩沟四周几平方公里的农村,调查知情人、幸存老红军的后代。白岩沟周边的男女老少,告诉谢安华、郭清发:当沟湾竹林脚脚埋有二三十个红军,是从沟口抬去的;母猪堰那里有一二十个,被洪水冲走了。铁的史实和富裕起来的农民的强烈呼声,促使中共鸭溪镇委员会、鸭溪镇人民政府下决心清理白岩沟红军烈士遗骨。 6月29日下午2时,鸭溪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李忠强,鸭溪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杨晓华,《鸭溪镇志资料》编纂人员谢安华、郭清发亲临白岩沟当沟湾,指挥仁合村村民清理红军烈士遗骨。下午3时,出土7具遗体。中共遵义市委常委、遵义县委书记袁利民听取鸭溪镇党委书记辛富全、镇长李化聪的专题汇报后,7月4日,带领中共遵义县委党史办公室主任杨生国、县民政局局长刘成杰,在白岩沟红军烈士遗骨出土处现场办公,研究保护已出土红军烈士遗骨的措施。袁利民责成县委党史办公室尽快拿出详实的专题史料,提供县委决策。5日,县委党史办、县电视台赴白岩沟摄制了《白岩沟遇难红军烈士》专题片。中共鸭溪镇委员会、鸭溪镇人民政府已成立专门机构,开展修建白岩沟红军烈士墓、纪念碑筹备、规划工作。12日上午,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我的长征》一行,前往白岩沟瞻仰红军烈士遗骨。 2006年9月1日,遵义县领导朱松山、赵福强、张显敏,遵义市委党史研究室、遵义会议纪念馆专家,遵义县党史办、民政局、国土局、文体局等单位负责人一行在鸭溪镇党政领导的陪同下,到鸭溪镇仁合村七组现场查看已挖掘出的部分红军烈士遗骨,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解。与会领导、专家在鸭溪镇政府举行“鸭溪镇白岩沟红军烈士遗骸考证会”。会议分别听取了遵义县鸭溪镇、县党史办、史志办、文馆所等部门领导就白岩沟红军烈士遗骸发掘保护的工作汇报。市党史专家认为:遵义县鸭溪镇白岩沟红军烈士遗骸考证事实清楚,史料正确,应按红军烈士遗骸保护的相关规定正确处理,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善保护措施,给烈士一个稳定的安息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