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2017 报名 讲座
查看: 6179|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0第二期]] 探索.发现:人文圣山——庐山(最新大型电视纪录片 十集视频

[复制链接]

1492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674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17: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一集:开山

公元378年,前秦十万大军破襄阳城。一位僧侣为了避祸远走他乡,颠沛三年后机缘巧合落户庐山,并在山北建寺名为“东林”。从此,这位僧侣凭借超人的智慧与恒心,将彼时深奥晦涩的佛教改造得深受普罗大众所接受,并终成中国三大文化之一。直到今天,人们拜佛祈求平安幸福等朴素的理念莫不得益于这位僧侣对印度佛教的改造。他就是被后世尊为“净土宗”初祖的慧远大师。

无独有偶的是,几乎与慧远同一时代,南方道教宗师陆修静也逃离 乱 世来到庐山,在山南建“太虚观”。其间,他对散落在民间的道教各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使得道教得以统一,由民间升入殿堂,道教文化得以延续兴盛。

山南山北,释、道两教的宗师,共同拉开了庐山人文历史的大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2

帖子

281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810
22#
发表于 2010-11-5 09:54:00 | 只看该作者
庐山文化,渊远悠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0

帖子

3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06
21#
发表于 2010-10-26 14:28:00 | 只看该作者
欢迎登陆总统家网www.ztbs.com报名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3

帖子

14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423
20#
发表于 2010-9-29 09:18:00 | 只看该作者
匡庐甲秀天下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8

帖子

66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65
19#
发表于 2010-9-28 09:23:00 | 只看该作者

博大精深 的 庐山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0

帖子

69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97
18#
发表于 2010-9-27 10:19:00 | 只看该作者
潜心了解庐山的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3

帖子

116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61
17#
发表于 2010-8-30 08:49:00 | 只看该作者
一定要下载下来好好 看看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2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6742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18:58:00 | 只看该作者

庐山山水文化的价值

  袁庐明

  庐山的山水文化是庐山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价值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相结合的文化体现。

  ●庐山山水文化的客观性

  大自然赋予了庐山奇异的风光及自然风貌,只有通过人的感知,通过人的认识才能产生美感,大自然是客观存在的,而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许多文化的积累,也是客观存在的。庐山山水文化的客观性就体现在庐山的文化遗存和遗迹之中,其中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庐山的田园诗、山水诗、山水画。它们所体现的精神美感和情结,就是庐山山水文化的载体。因为它们虽然是庐山自然美的体现,也是庐山山水的文化表现形式。它的客观性体现在多种以山水、田园及山水画的题材的艺术美当中,并且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它的客观性离不开这些客观形式。

  据统计,留存于今的古代诗词,以表现庐山题材的多达四千余首,其中包括各种形式的田园诗、山水诗,自晋代的陶渊明、谢灵运,唐代的李白、白居易、王维、杜甫,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朱熹,明代的李梦阳、唐寅,清代的康有为等诸多名家,以及近现代政治名人和文化名人毛泽东、郭沫若等都有不同题材的诗词表现庐山。这些诗词无疑是庐山山水诗和田园诗的载体,是千古文化的见证。

  而山水画的留存也不计其数,代表性的有东晋顾恺之的《雪霁望五老峰》、五代荆浩的《匡庐图》、明代沈周的《庐山高图》、明代唐寅的《三峡桥》、清代石涛的《庐山观瀑图》和清末张大千的《庐山图》等。现代的画家表现庐山的作品更是难以计数,著名的有傅抱石、刘海粟、吴湖帆、应野平、陆俨少、钱松岩、白雪石、黄秋园等众多大家。

  这些名家、名人、名诗、名作当中从多方位对庐山美进行了描述,表达了作者的丰富感情,从多角度体现出庐山山水文化的丰富性、精彩性和它们的影响力。很多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流传很广是庐山山水文化的保存形式,体现了庐山的自然美,艺术美。

  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表现庐山美的艺术形式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传统的古典田园诗、山水诗被新的自由诗体,以及其他文学形式所代替,山水画亦出现了代表时代特征的表现形式,其他的绘画形式为油画、水粉、水彩、版画等多种形式,也有众多的表现庐山风光和庐山情怀的作品。除此以外,庐山的风光摄影也是一种十分丰富而美感很强的艺术形式。近年来,出版的大量庐山风光题材的摄影作品,对于传播庐山山水文化起的积极作用,成为当代庐山山水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这些摄影作品无疑也同庐山的诗歌、绘画的形式一样,代表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表现庐山的美感,应当说是新时代庐山山水文化的重要形式。

  ●庐山山水文化的传承精神

  在中国美术史上出现过多种的传承性,以山水画为例。中国山水画发展出现了多次的文化闪光点,成为沿袭和传承中国山水文化的推动力,形成了多样的艺术流派。如明代的“吴门画派”,清代浙江的“娄东派”“虞山派”以及“新安派”,现代中国亦出现多种画派,如“岭南派”“海派”“黄土画派”“京派”等。这些多种画派在不同时期的出现,代表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发展状态,体现出中国山水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山水文化的传承精神。就庐山范畴而论,未曾出现过何种画派,但不等于庐山的山水文化不够丰富和深厚;相反,庐山山水文化中的传承中依然出现诸多“亮点”,成为庐山山水文化的一条鲜明的文化脉络。众多的古代、现代和当代名家,大家都钟情于庐山,为庐山留下惊世之作,可以说是庐山山水文化的“镇山”之宝,代表了庐山山水文化的传承精神。这种精神体现了庐山山水文化的丰厚性、唯美性和抒情性。

  庐山山水文化的丰厚性,体现在庐山文化的开放性上。历代的文化在庐山都留下痕迹,如庐山的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在庐山不同时期,先后占据了不同地位。而殖民地时期的西方文化侵入又带来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文化。同时,不同时期庐山的山水文化也有不同的表现,并遗留下深刻的时代文化痕迹,从而也体现出庐山山水文化的丰厚性。

  庐山山水文化的唯美性,可以说是庐山山水文化的又一主要特征。庐山山水本身的秀美雄奇,为庐山的山水艺术铺垫了唯美的特征,许多画家是有感而作,他们被庐山的山水秀美所征服,被留存于世的经典诗句所折服。所以创作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具有较高的唯美特征。可以说他们的艺术美来自于自然美的感化,艺术的感染力来自于自然美的冲击,反映出庐山山水文化中的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美的境界。

  庐山山水文化体现了抒情性。从古典的山水诗、田园诗中,庐山的山水画受到极大影响。诗中的情怀,诗中的意境,往往用山水画来表现更为直接、更为痛快。可以说山水画和山水诗、田园诗是孪生的姊妹,它们彼此吸纳互为传播、互相影响,因为它们都是真情的流露,都是真切的感受所倾泻。庐山的自然之美,不能不唤起诗人画家的情怀,不能不叫诗人画家所动心,所以“诗情画意”是庐山山水文化的一个特征。

  可以说,在庐山山水文化中,其丰厚性、唯美性和抒情性构成了庐山山水文化的“文脉”。

  ●庐山山水文化的形成因素

  研究庐山山水文化的客观性、传承性,对于我们了解庐山山水文化的形成因素和基础有着重要意义。庐山的山水文化的客观性体现在古今中外的有关庐山题材的山水文化作品的内涵之中,庐山山水文化的形成因素和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庐山山水的自然之美是庐山山水文化的“本”,庐山自然山水具有区位优势、气候优势、美学优势。

  由于庐山地处长江中下游,周围是广袤的平原及众多湖泊,又北依长江,东临鄱阳湖。这里经济发达,文化深厚,历史悠久,佛、道、儒三家文化较早传播于此,形成了庐山交通方便、文化丰富的有利发展基础。而庐山美丽的自然风光足以吸引人们,成为人的向往,在此繁衍生息的因素。宜人的气候更是成为令人神往的动力。因此,庐山较早地吸引了中华历代的众多精英,他们钟情庐山,纷纷登临庐山,同时也为庐山留下许多的文化遗产,其中诗、书、画成为传承文化的最好方式。

  (二)历代名人名作中显现出来的庐山山水“奇境”所表现的美学内涵,推动了庐山山水文化“内美”的发展。

  如果说自然之美是庐山山水文化之本,那么庐山历代名家名作所体现出来的艺术之美是庐山自然之美以外的另一“美学范畴”,可将其称为庐山山水艺术文化的“内美”。这种美是对自然之外的一种“美”的体现,体现了作者的情怀和情感,是自然之美的补充,是艺术美的体现。这种“美”的表现形式,在庐山历代文化中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景象,如晋代的陶渊明,以田园诗表现对庐山的眷念,呈现出田园之美。“结庐在人境,而无东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而唐代大诗人李白,则以山水诗的情怀,表现庐山的雄奇壮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则以豪放之情,将庐山的雄阔和神奇加以描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诗歌无不充满了作者的情感,又无不从中描绘出了一个庐山山水美妙幻境。通过这些美妙幻境,又将庐山披上了神奇亮丽的面纱,让人从中体味出庐山山水的文化魅力。

  诗人以诗描绘庐山,而画家亦情有所依,从历代名家表现庐山山水之作中,我们不仅可以体味到其中的诗情,而且可体验到画家心中的庐山之魂。五代荆浩的《匡庐图》,将庐山山水表现得雄伟壮丽。山的雄阔、水的峻秀、云雾的迷茫、人家的静寂,无不得以体现。明代的沈周以细致手法描绘的佳作《庐山高》,不仅描绘出庐山的雄险,而且将奇松怪石、泉流飞瀑苍山峻峰,无不融入画中,将庐山表现得高大雄险,飞瀑直下,让人产生不尽遐思。清末张大千终生未曾登临庐山,竟在八十高龄,奋笔创作了巨幅山水画《庐山图》,以其雄强浑朴、气势磅礴的画境,表现出神奇无比的庐山图景,了却了他一生向往庐山的夙愿。当代名家傅抱石、张仃、黄秋园、陆俨少、钱松岩等也都采用不同的笔墨技法,打造心中的庐山形象,把一个庐山山水文化的“精魂”描绘得让人魂牵梦绕。

  由此可见,自然的庐山山水之美是庐山山水文化之“形”。而诗人画家表现出来的庐山山水之美是庐山山水文化之“魂”。庐山山水文化的“形与魂”是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的完美结合之产物。如果庐山仅有自然之美,而无艺术之美又怎么谈得上庐山山水的文化!只有“形”和“魂”相结合的庐山,才可称得上“名山”,才可体现庐山“山水文化”的魅力,才能体现文化的“精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是指这座山具有内在精神和文化内涵。否则它只是一座普通的山而已。可见庐山作为一座名山,如果它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多彩的文化背景,没有山水文化的精神,它就决不可能成为一座名山。打造庐山的山水文化无非也是要挖掘庐山的千年遗存的山水文化精神,这也是庐山的山体之“魂”,是传承庐山山水文化之美的“文脉”。

  ●庐山山水文化的价值定位

  庐山山水文化是庐山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了庐山山水的文化精神,也体现了庐山山水文化的价值。庐山山水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庐山的文化艺术之中,这里不仅包括古典的田园诗、山水诗,还包括古典的山水画及文化遗迹;不仅包括现代的和当代的文化载体,包括诗歌、散文、史籍,而且包括现代和当代的绘画、摄影、影视等多种形式。它们共同体现庐山山水文化的精神和价值。当今庐山的发展,不是以孤立的山川美景为依托来发展的,而往往更多的是依托于自然美景之外的文化景观来发展的。因此文化的价值十分重要,它往往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发展趋向。庐山山水文化的发展就是在继承了千古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发展自身的文化潜力,从而体现文化的价值。当今庐山山水文化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这可以说是文化本身价值的发挥。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方向,一个地区的发展,不能离开它本身的文化背景、经济条件和文明素质。我们强调庐山山水文化的价值,其实也是从当地实际出发,根据本土文化的发展需要,所以,我们不可忽视自身的山水文化价值。

--

谁能久踟蹰,挥手旧事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2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6742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18:57:00 | 只看该作者

庐山面目》

丰子恺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只疑云雾时,犹有六朝僧。”(钱起)这位唐朝诗人教我们“不可登”,我们没有听他的话,竟在两小时内乘汽车登上了匡庐。这两小时内气候由盛夏迅速进入了深秋。上汽车的时候九十五度,在汽车中先藏扇子,后添衣服,下汽车的时候不过七十几度了。赶第三招待所的汽车驶过正街闹市的时候,庐山给我的最初印象竟是桃源仙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茶馆酒楼,百货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过他们看见了我们没有“乃大惊”,因为上山避暑休养的人很多,招待所满坑满谷,好容易留两个房间给我们住。庐山避暑胜地,果然名不虚传。这一天天气晴朗。凭窗远眺,但见近处古木参天,绿荫蔽日;远处岗峦起伏,白云出没。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变成了一片云海;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变成了许多楼台。正在凝望之间,一朵白云冉冉而来,钻进了我们的房间里。倘是幽人雅士,一定大开窗户,欢迎它进来共住;但我犹未免为俗人,连忙关窗谢客。我想,庐山真面目的不容易窥见,就为了这些白云在那里作怪。
庐山的名胜古迹很多,据说共有两百多处。但我们十天内游踪所到的地方,主要的就是小天池、花径、天桥、仙人洞、含鄱口、黄龙潭,乌龙潭等处而已。夏禹治水的时候曾经登大汉阳峰,周朝的匡俗曾经在这里隐居,晋朝的慧远法师曾经在东林寺门口种松树,王羲之曾经在归宗寺洗墨,陶渊明曾经在温泉附近的栗里村住家,李白曾经在五老峰下读书,白居易曾经在花径咏桃花,朱熹曾经在白鹿洞讲学,王阳明曾经在舍身岩散步,朱元璋和陈友谅曾经在天桥作战……古迹不可胜计。然而凭吊也颇伤脑筋,况且我又不是诗人,这些古迹不能激发我的灵感,跑去访寻也是枉然,所以除了乘便之外,大都没有专诚拜访。有时我的太太跟着孩子们去寻幽探险了,我独自高卧在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山楼上看看庐山风景照片和导游之类的书,山光照槛,云树满窗,尘嚣绝迹,凉生枕簟,倒是真正的避暑。我看到天桥的照片,游兴发动起来,有一天就跟着孩子们去寻访。爬上断崖去的时候,一位挂着南京大学微章的教授告诉我:“上面路很难走,老先生不必去吧。天桥的那条石头大概已经跌落,就只是这么一个断崖。”我抬头一看,果然和照片中所见不同:照片上是两个断崖相对,右面的断崖上伸出一根大石条来,伸向左面的断崖,但是没有达到,相距数尺,仿佛一脚可以跨过似的。然而实景中并没有石条,只是相距若干丈的两个断崖,我们所登的便是左面的断崖。我想:这地方叫做天桥,大概那根石条就是桥,如今桥已经跌落了。我们在断崖上坐看云起,卧听鸟鸣,又拍了几张照片,逍遥地步行回寓。晚餐的时候,我向管理局的同志探问这条桥何时跌落,他回答我说,本来没有桥,那照相是从某角度望去所见的光景,啊,我恍然大悟了:那位南京大学教授和我谈话的地方,即离开左面的断崖数十丈的地方,我的确看到有一根不很大的石条伸出在空中,照相镜头放在石条附近适当的地方,透视法就把石条和断崖之间的距离取消,拍下来的就是我所欣赏的照片。我略感不快,仿佛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商业广告的当。然而就照相术而论,我不能说它虚伪,只 “太”巧妙了些。天桥这个名字也古怪,没有桥为什么叫天桥?
含鄱口左望扬子江,右瞰鄱阳湖,天下壮观,不可不看。有一天我们果然爬上了最高峰的亭子里,然而白云作怪,密密层层地遮盖了江和湖,不肯给我们看。我们在亭子里吃茶,等候了好久,白云始终不散,望下去白茫茫的,一无所见。这时候有一个人手里拿一把芭蕉扇,走进亭子来。他听见我们五个人讲土白,就和我招呼,说是同乡。原来他是湖州人,我们石门湾靠近湖州边界,语音相似。我们就用土白同他谈起天来。土白实在痛快,个个字入木三分,极细致的思想感情也充分表达得出。这位湖州客也实在不俗,句句话都动听。他说他住在上海,到汉口去望儿子,归途在九江上岸,乘便一游庐山。我问他为什么带芭蕉扇,他回答说,这东西妙用无穷:热的时候扇风,太阳大的时候遮阴,下雨的时候代伞,休息的时候当坐垫,这好比济公活佛的芭蕉扇。因此后来我们谈起他的时候就称他为“济公活佛”。互相叙述游览经过的时候,他说他昨天上午才上山,知道正街上的馆子规定时间卖饭票,然后买一瓶酒,跑到小天池,在革命烈士墓前奠了酒,浏览了一番,他就在十一点钟先买了饭票,然后拿了酒瓶回到馆子里来吃午饭,这顿午饭吃得真开心。这番话我也听得真开心。白云只管把扬子江和鄱阳湖封锁,死不肯给我们看。时候不早,汽车在山下等候,我们只得别了济公活佛回招待所去。此后济公佛就变成了我们的谈话资料。姓名地址都没有问,再见的希望绝少,我们已经把他当作小说里的人物看待了。谁知天地之间事有凑巧:几天之后我们下山,在九江的浔庐餐厅吃饭的时候,济公活佛忽然又拿着芭蕉扇出现了。原来他也在九江候船返沪。我们又互相叙述别后游览经过。此公单枪匹马,深入不毛,所到的地方比我们多得多。我只记得他说有一次独自走到一个古塔的顶上,那里面跳出一只黄鼠狼来,他打湖州白说:“渠被吾吓了一吓,吾也被渠吓了一吓!”我觉得这简直是诗,不过没有叶韵。宋杨万里诗云:“意行偶到无人处,惊起山禽我亦惊。”岂不就是这种体验吗?现在有些白话诗不讲叶韵,就把白话写成每句一行,一个“但”字占一行,一个“不”字也占一行,内容不知道说些什么,我真不懂。这时候我想:倘能说得像我们的济公活佛那样富有诗趣,不叶韵倒也没有什么。
在九江的浔庐餐厅吃饭,似乎同在上海差不多。山上的吃饭情况就不同:我们住的第三招待所离开正街有三四里路,四周毫无供给,吃饭势必包在招待所里。价钱很便宜,饭菜也很丰富。只是听凭配给,不能点菜,而且吃饭时间限定。原来这不是菜馆,是一个膳堂,仿佛学校的饭厅。我有四十年不过饭厅生活了,颇有返老还童之感。跑三四里路,正街上有一所菜馆。然而这菜馆也限定时间,而且供应量有限,若非趁早买票,难免枵腹游山。我们在轮船里的时候,吃饭分五六班,每班限定二十分钟,必须预先买票。膳厅里写明请勿喝酒。有一个乘客说:“吃饭是一件任务。”我想:轮船里地方小,人多,倒也难怪;山上游览之区,饮食一定便当。岂知山上的菜馆不见得比轮船里好些。我很希望下年这种办法加以改善。为什么呢,这到底是浏览之区!并不是学校或学习班!人们长年劳动,难得游山玩水,游兴好的时候难免把吃饭延迟些,跑得肚饥的时候难免想吃些点心。名胜之区的饮食供应倘能满足游客的愿望,使大家能够畅游,岂不是美上加美呢?然而庐山给我的总是好感,在饮食方面也有好感:青岛啤酒开瓶的时候,白沫四散喷射,飞溅到几尺之外。我想,我在上海一向喝光明啤酒,原来青岛啤酒气足得多。回家赶快去买青岛啤酒,岂知开出来同光明啤酒一样,并无白沫飞溅。啊,原来是海拔一千五百公尺的气压的关系!庐山上的啤酒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2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76742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8-28 18:57:00 | 只看该作者

电视散文《庐山思绪》

陈世旭

我要到庐山去,以梦为马,今夜就出发。骑着追风的马匹,霎那就是千里,千年的云雾,千年的舟车,千年的明月,千年的诗。庐山!我从黄昏和黎明的铜镜中打量你:你的起伏和挺拔的峰峦,以及像终年的云雾一样萦绕不去的关于你的诗文。

我要到庐山去,一刻也不迟疑。我离开她太久了。一排排时间与树木,一排排大路和谣曲,在我面前倒下。我越过历史和书籍,楼台或车仗,去赴历代诗人的约会。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凡诗人都是嗜酒的,凡诗人都是爱花的,只要有酒有花的地方,就该是诗人的故乡。或许应该说,诗人的故乡,就是有酒有花的地方。





那年,命运落在你头上,纷乱为一根根风中的发丝,你唱着《归去来辞》返回庐山脚下的故里,所有的花和草,树和溪流在山谷里举行空前的盛典。掩盖了你来时的道路。

你放牧,你耕作,你带月荷锄归,你采菊,你醉酒,你登高赋新诗。一杯酒在胸膛燃烧着另一杯酒,你的叹息,使一溪清流落英缤纷。你日渐衰弱却不失勤勉的手,抓牢了农家的劳作之锄,愿后世的人们,在桃花源的风景里男耕女织。你的心则随风景而去,苍茫不可知。你不止于静穆,因为你伟大。一首伟大诗篇的诞生,也就是一个诗人的永生。没有人不会知道,那个丽日蓝天的上午,你悠然面对南山采摘的菊花,便是性灵和诗歌的本质。你蹲下身子的时候,自己就成了一株悠然的菊花。不知是该你采菊,还是该菊采你。也许本该是你生在疏落的篱下,而让菊在篱外开花。其实你们都很清楚:世界很大很大,大自然才是你们心灵栖息的田园。因此你们彼此相约:在一个百花萧瑟的季节,笑傲天下。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面芙蓉般的金色的山,露出青天削出的身段。我要和色彩、音韵、云雾以及树林一起,投入山的怀抱;我要接受诗歌的桂冠和祭酒之司,涉过天才与诗的河流,把酒奉给李白。

松色如暮。一袭洁白的衣冠,在江南透明的斜照里时隐时现。你的目光越过壁立的山峰,宽大的棉袍里,藏着锋利的笔和剑,你举手若电,从汹涌的云海里,抓住一剑铿然。豪气在瞬那间逼近,照亮了语言。

唐朝宜酒宜诗不宜诗人。从蜀道向长安,从长安向庐山,你一生好入名山游,却是一条平平仄仄的命运之途。从世俗到灵魂,只隔着一层薄得看不见的门。李白在里面经营意境,偶尔取出一些,就惊呆了历代狷狂之士的眼睛。一柄寒气逼人的长剑,从诗歌的战场划过,一步一诗,把内心的痛苦与盖世的才气,轰轰烈烈地走出一首首千古绝唱。

太白的诗写在天上,飞翔的生命挂在悬崖。把心灯祭起,把心香焚起,千丘万壑,紫烟茫茫去不还。长袖临风,一扫漫天阴霾。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获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弹琴的人在水上,听琴的人在马上,弹琴的人和听琴的人相遇在一条船上。这条船便是一张琴了,被水的手指拨响。所谓知音,便是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心事被琴说穿,被水流传。人人都在世上寻找知音,却不知道在何时会偶然出现机缘。今夜,谁在那一勾残月下,独自临风抚琴?大音如霜降于四野,飘向远处的琴声比远处更远。寒夜秋月,千古心情,在玉指和轻弦上泛漫。庐山多愁善感的情怀,在一个古代的夜晚,被诗与琵琶说尽。

浔阳江水在琵琶上翻滚流淌,白司马搁下酒杯,用悲怆在琴弦上定音。一曲终了,弹琵琶的手指在弦上轻轻滑落。于是,载满秋怨的小舟随琴声的消逝而永远消逝。而诗人则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忧郁地走进经典。两行长长的泪水,垂在历史的脸庞,再也无法抹去。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东坡居士不是居住在坡上,居士谪居在自己的诗文里。他其实骄傲,却衷心佩服陶潜。赋闲的时候到处游荡,用蜡烛寻找先贤的身影;在乡间,他跟陶潜一样生活,用浓重的四川军话,哼着陶潜的诗句,摇摇晃晃走向幽深的庭院。他写诗,说自己的前生一定是陶潜。他跟陶潜一样喜好喝酒、吟诗、漫游、以及跟和尚聊天。聊到尽兴处,打个喷嚏也是诗。没有人能真正读懂他的内心。他却洞察了人世最深的奥秘。哪怕那奥秘埋藏在庐山似乎不可穿透的神秘诡谲的云雾深处。

庐山是一个挤满了诗人的所在。诗人们在庐山攀爬、喝酒或赏花。然后上马沉吟,下马写诗。不写诗的时候,看看风景也是文化。

我要到庐山去,乘灵感的快马,在诗的森林里出入。千年的诗,千年的月,千年的云雾和流泉中的胭脂如火焰。千年的历史,千年的风流,千年的莲花开了又落。庐山,庐山,你有多么悠久的历史,你就会有多么悠久的风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792-8586998

总统家客服热线
周一至周日:08:00-22:00

总统家微信

©2014  九江总统家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 赣ICP备17005700号-1 )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总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