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马,我们花了两天的时间,太多的景物,大多的景点,太多的震憾,使我归来之际下定决心,有机会还要来这座永恒之城,细细品味它的内涵,享受我的罗马假日。头天赶到时已是下午,只好匆匆看了看梵蒂冈,穿过高大的石柱围起来的圆形围廊,圣彼得大教堂就跃然矗立在我们面前,教堂前的圆形广场中心是一座方尖碑。教堂屋顶和围廊顶部站立着很多雕像,大抵都是十二使徒以及历代主教的雕像,他们的神情姿态无一不越发显出教堂的庄严和肃穆。想起去年保罗二世死时,在电视画面上看到广场上布满信徒的感人场面,不禁惊叹宗教的巨大感召力量。


圣彼得教堂的里面宽敞高大,四周布满了宗教题材的巨幅油画和雕像,在幽暗光线的衬托下,散布的几个祭坛,很多信徒都在默默祷告。位于中央祭坛的雕塑最为金碧辉煌,巨大的华盖由四根铜柱撑起,在其底下放置着众多教皇的石棺。因为对基督教知之不多,除了感到这里高大庄严之外,对里面的雕像、绘画大多不懂,也就匆匆看过之后,来到外面广场休息。

第二天计划去看古罗马的废墟,清晨,在向导的指引下,我们在穿过一些大街小巷之后,猛然间发现巨型的斗兽场出现在我们眼前,旁边便是康斯坦丁凯旋门。虽然以前从报刊电视上多次见过斗兽场,但是置身此地,亲自感受它的庞大,还是让我感到有些吃惊,想一想这是两千年前的建筑,就有如此宏大的气势,不得不佩服古罗马时的能工巧匠。而且这个斗兽场除了用来娱乐之外,据说密封性也很好,历史上曾经引来台伯河水,放置船只操练水军。走进斗兽场,来到周围的看台上,想象当年罗马人在闲暇时在此看人兽撕杀,凡公民都可以入场,相对我国专制统绐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这种公民的自由生活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沿着路标的指引,我们走入了古罗马的废墟的中心地带,罗马广场,这个位于台伯河边七座山丘之间的广场相传就是罗马人最早生活的地方,相传罗马人的祖先是一对兄弟,他们被母狼喂大。罗马人接受了希腊文化的熏染,也实行早期的民主城邦制度。罗马广场在意大利文中是Foro Romano,是公共活动的场所,应该是延续了古希腊城邦习俗,是公共空间得以产生的实体。男人们在这里交易、运动、选举、讨论政事。如今很多地方只能看到几根柱子或者断垣残壁。借着旅游指南上复原图册,我才大略知道,这里在当时建有法院、议会厅、元老院等众多建筑,而且都非常高大气派,这再次让我对罗马人的建筑水平心生敬意,之前去过法国、英国很多地方,那里很多广场也是依照罗马广场的风格而建,来这里看过,才对罗马式建筑风格有了更深的了解。


离开这一片废墟,我们来到了威尼斯广场。威尼斯广场前面已改建成一条大道,广场的主体建筑是一个纪念台,1885年动工,1911年竣工,以庆祝意大利的统一,相信那是一个意大利民族认同及其高涨的时期才能在近代建造这样美丽宏伟不逊于古罗马的纪念台。

穿梭过数个大街小巷,我们来到许愿泉,这个被称为罗马精典画面的地方,每天都围着众多游人。许愿泉由在教皇克雷芒十二世主办的喷泉大奖赛中得胜的尼科洛·萨尔维设计,巧妙地用借景手法将背后的宫殿借来,使得海神尼普顿和特里托内充满生气,直到1762年完成。罗马人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只要背对喷泉,将右手的钱币从左肩抛进水池里,就有机会再次访问罗马。泉的设计像一个大舞台,以一座高大的三层建筑为背景,正中高高在上的是海洋之神波塞冬,他站在巨大的贝壳做成的马车上指点方向,海神前面是在海浪里欢腾的战马和健美的勇士,整座群雕带着一股向前冲来的动感,把泉水奔涌的气势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听说意大利的pizza非常有名,趁着在这里休息的空闲,我也买来一个,一边赏泉,一边品尝美食。坐在这里,看着源源不断流出的泉水,给人一种快乐和希望的启示,欢快的人群,泉涌的声音,泉水的倒影,一切都交织成美丽的画面,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我相信,如此动人的城市,在我许过愿之后,我一定还会再来。

|